
因为长期聚焦科研工具领域的创作,有机会去到越来越多的工厂参观、调研和学习,慢慢地对国产科研工具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令人吃惊的真相,就比如科学仪器颜值这个事情。
我们一直在宣传产品的技术参数,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宣传工艺,比如逗点biopico水试剂、森贝伽胎牛血清、雅礼生物,但是很少有人关注产品的用料、颜色和工业设计。

之所以说“又”,是她博士毕业后跟着一个行业大咖创办了一家公司,两年前他们公司卖掉了,今年她也恢复了自由身。
创过业的人基本是停不下来的,于是今年的4月份她开始了自己的独自创业,研发一些蛋白相关的试剂。月初她找我给她推荐几家国产的凝胶成像仪,能够平替伯乐。确实是花自己的钱容易心疼,她以前的公司基本是清一色的进口一线品牌。
我于是给她推了几家我比较熟悉的品牌,凝胶成像仪因为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我相信她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多就是谈谈价格罢了。谁知在我昨天中午开车去上海的路上,她发来微信电话,说那几个品牌都提供样机过来了,怎么感觉一个比一个丑,能不能推介一个颜值跟伯乐相当的。我还开玩笑说她是颜值控,她一下就严肃了“我不相信颜值都这么差的仪器能平替伯乐,看的到的地方都这么粗糙,看不到的地方得多粗糙!”
空气凝固了几秒钟,我说“是的,其实我从去年就在表达这个观点”。

去年年底,剑革电子的徐总在浦江镇组了一个饭局,十几家国产仪器厂方代表出席。期间突然聊到行业内谁家的仪器做的最好看,我开玩笑说“仪器谁家的好看我不知道,但是磐麦的小伙子小姑娘那是真好看!”
磐麦的石总马上接过话去“我觉得宁波力显的仪器设计的不错,我要求轩总把工业设计师介绍给我们,我们磐麦对美确实有追求”。那是我第一次发现,确实有一些国产仪器厂家开始追求美学了。
我相信这个不是拍脑袋的决定,一定是来自市场的声音。国产仪器的丑已经不是一两家的问题了,是普遍的问题。
我经常会在用户端听到“某某品牌的仪器太丑了!”,包括我自己推过的品牌中,有的也是巨丑,阿弥陀佛我其实不是一个颜值控,但是我绝对不喜欢丑又没有特点的事务。我其实也认可L君的观点,看得到的地方都这么粗糙,看不到的地方得多粗糙!
早些年这个很容易理解,市场很小,厂家需要活下去,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就行了,在“非关键性”方面一定是能省则省。现在市场大了,竞争更激烈了,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是时候需要市场来教育一下厂家了,别老动不动就是想教育市场。

这两年国产替代进展的如火如荼,我还是很期待有一些厂家能关注到品牌美学。我从16年开始从事科研工具的市场宣传工作,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我来说一说美学对品牌建设的价值。
先入为主:用户往往通过外观来形成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一个吸引人的外观可以立即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很多成熟的技术、通用的产品可以把美学的各个细节做好,让客户看到的第一眼就想选择自己,比如骇思纯水,从产品、操作界面、官网、易拉宝和宣传资料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品牌识别:独特的设计有助于建立和加强品牌识别度。人们可以通过产品的外观设计来识别和记住品牌,比如天根的紫色、Corning的橘色、IKA的蓝色,这也是差异化竞争的一个维度。
价值感知:一个设计精良的产品可以让用户感觉到它具有更高的价值,即使它的价格可能更高,这一方面苏州捷美、上海迈皋、格瑞德曼和开元弘盛做的非常好;而反观一些品牌,搬到客户现场,客户就觉得很低端,不值钱。
年轻化趋势:设计也反映了当前的文化和趋势,一个与时代同步的设计可以吸引那些寻求最新潮流的消费者,比如术也移液枪的各种细节设计,让移液枪用户还有一次活泼的选择。
支撑功能:另外外观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功能性,例如,人体工程学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舒适度和易用性,比如Eppendorf移液枪和离心机。
建立信任:就跟L君一样,很多用户会认为如果外观都不好,那内部看不到的地方更拉胯。所以用色、Logo设计、用料和工业设计花心思了,可以更快建立用户信任,比如箱体还能跑出一个润度跟他们愿意对外壳进行开模一定有很大的关系。
把产品做得足够好看是一个多方面的决策,它涉及到市场营销、用户体验、品牌建设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当然也别本末倒置,美是加分项,不是基础,基础还是品质和服务。